新型有機肥譜新篇

2022年,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要求各級單位做好化肥減量增效工作。糧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,如何保證在現有耕地面積且肥料用量下降的情況下,保證糧食生產高產穩產,成為我國農業亟需解決的問題。

傳統有機肥是指主要來源于植物或動物,經過發酵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。兼有養分全面、肥效長久、改良土壤、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、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、提高土壤酸堿緩沖性能、促進微生物繁殖、改善農產品品質等功效。然而有機肥料肥效慢,增產效果不顯著,同時,有機肥料最新農業推薦標準NY/T525-2021相比舊標準增加了“腐熟度”及“種子發芽指數”等相關指標的規定,很多小型有機肥廠由于肥料原料來源復雜,腐熟發酵工藝落后,難以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。因此,發展新型有機肥料是符合國家涉農政策及農業發展需要的趨勢。

一、生物有機肥與農用微生物菌劑

生物有機肥與農用微生物菌劑均含有豐富的有機質,具有有機肥的基本功能,且都含有豐富的特定功能微生物。而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:有機肥的腐熟;生物固氮;土壤中礦物態磷、硫的轉化以及生物農藥等。有機質施入土壤,必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充分腐熟,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。許多具有固氮效果的微生物,正在被大豆及其它作物上得到廣泛應用。微生物的代謝過程,也將土壤中作物難以吸收利用的礦物態磷、硫,轉化成可吸收利用的形態,同時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,如抗生素,也具有特異性抑菌和殺菌作用。因此,生物有機肥及農用微生物菌劑前景可期。

二、有機無機復混肥

將有機肥與化學肥料有機結合,形成有機無機復混肥料,是既能解決有機肥料肥效慢,又能解決化學肥料大量施用導致土壤退化的新途徑。

2017年,鄂中生態遵循傳統中醫“清毒、和調、養正”的健康理論,融合多種功能性物質,以整體性和系統性的中醫規律,恰當處理有機養分、無機養分、土壤微生物菌群的關系,創造性提出“一清、二調、三補”的作物和土壤中醫養護理論,研發出鄂中仟金方微生物生態復合肥、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新型肥料。產品將無機養分、有機養分、微生物菌劑三者有效配比,各自發揮優勢。其中無機養分提供作物生長所必須的氮磷鉀元素和中微量元素,使作物得到充足的養分保證。有機養分可有效改良土壤,腐殖酸、菜粕、豆粕、黃腐酸鉀、稻糠、氨基酸等有機質合理結合,充分發揮不同配方中有機質的作用,能高效改良土壤。多種微生物菌劑配合,既可防治土傳病害,又可促進作物對無機養分的吸收,進一步提高無機養分利用率,菌劑的分泌物可促進作物的生長,減少無機養分的施用。

有機肥料與復混肥料相互搭配,協同增效,成為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,保護耕地與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。

、功能型有機肥

近年來,農資市場涌現了一大批增產提質效果明顯的增效技術,如緩釋控失技術、生根促長技術、改土修復技術、保水抗旱抗病抗逆技術、轉色增甜增產提品技術等等。這些技術在各種特肥、復合肥料、水溶性肥料中大量應用,大大提高了我國肥料利用率,為糧食增產,農民增收提供了保障。

功能型有機肥是在普通有機肥料、生物有機肥及微生物菌劑的基礎上,運用各種高效增效技術生產的各種具有土壤改良、抗病抗逆、增產提質等功能的新型肥料。功能型有機肥既避免了增效復合肥料價格波動大、用肥成本高,又改善了傳統有機肥肥效慢,增產效果不明顯,作用效果單一等弊端,因此功能型有機肥料未來將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。(研發部 袁樂斌)